延安烟(延安红韵烟多少钱一包)

阅读此文前,如果你点击一下“关注”,不胜荣幸!我们可以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图片源于网络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仅一个月,8月15日爱国华侨陈嘉庚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他当选为总会主席,向祖国募捐1000万元新加坡币,用于人民抗日战争。

当然这笔巨款到了国民党政府手里了。那时候南洋华侨对于共产党知道得很少,大都是从国民党政府主办的杂志报刊上了解的。

不管怎么说,在南洋华侨们的认知世界里,蒋介石政府还是比倒向日本的汪精卫政权更能代表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爱国团体在新加坡成立了南侨总会,再一次推举陈嘉庚为主席,并致电汪精卫,反对其主张和日本和谈。虽然身在他乡,祖国的坎坷命运无时不牵动着这些海外赤子的心。

1.访问重庆

图片源于网络

1940年3月,应蒋介石政府的邀请陈嘉庚率领的南洋华侨团回国考察访问。陈嘉庚带领的南洋考察团这次回来,不仅是慰劳抗日军民,还想考察国内政局。

26日他们就到达了战时陪都重庆。国民政府当局为了迎接陈嘉庚一行“财神爷”,也为了表彰南洋华侨为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准备了8万元的接待经费。

陈嘉庚知道了,心里面很反感这种铺张的做法。他在重庆报刊上发表了声明:

闻政府筹备巨款招待慰劳团,余实感深谢。然慰劳团一切费用已充分带来,不欲消耗政府或民众招待之费用。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

看见陷于抗日战争中的艰难祖国,他不舍得耗费政府有限的公共财力,只希望一切都用在抗日刀刃上。

慰劳团在重庆待了差不多两个月,看到的很多情况让他们都感到说不出的失望。他们下榻的是著名的嘉陵宾馆。设施一流,风景优美。但是每天都有大量的军警在宾馆四周巡逻,还有特务出入。

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压抑和不自在。后来在一次和孔祥熙的谈话中他得知豪华的嘉陵宾馆竟是孔祥熙私人财产。而这个人是国民党的财政部长。他非常震惊,政府高官经商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

图片源于网络

接下来他慢慢知道得更多了。他还了解到重庆城富丽堂皇的别墅,洋楼多半都是政府官员的私宅。不贪污,就公开那点薪水怎么可能修得起?

他们不管前方士兵舍生忘死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在奋斗,自己在后方过着奢华享乐的醉生梦死的生活。这样的政府实在太让陈嘉庚及慰劳团的华侨们失望了。对国民政府他们寄予的太多希望恐怕都要落空了。

陈嘉庚1910年就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了对国民政府几十年的无偿援助。然而现在时过境迁,斯人已逝,十多载春秋已过,他感觉这个政府已经离他心目中的理想政府越来越远了,再不是中山先生所提倡的民主政府。

当时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驻重庆办事处负责人董必武,林伯渠,等特意拜访了陈嘉庚等南洋华侨。并邀请他们参加办事处举行的茶话会。

与中共负责人相处中,陈嘉庚感受到了他们真诚坦荡的情怀,勤俭朴实的工作作风,于是萌生了想去延安见一见中共高层领导人的想法。

得知陈嘉庚先生想去延安,蒋介石竟然控制不住自己,当面就开始大骂共产党。但是陈嘉庚执意要去,并声明这是受华侨团委托的。他也不能过分阻拦,毕竟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共产党也是抗日的中坚力量。

2.延安之行

图片源于网络

1940年5月31日,尽管国民党再三阻挠,陈嘉庚一行三人还是到达了延安。百闻不如一见。他们决心亲自去看看中共的真实情况。

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也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位华侨领袖。

延安南门外的广场上集合了干部,学生4-5千人欢迎南侨总会的人们。他们穿着普通的服装,有的甚至还打着补丁,但是脸上却洋溢着真诚而自然的笑容,对比国民党在机场欢迎仪式上那些穿着毛呢制服军装,脚蹬皮靴的军中大员反而显得更加亲切。

其实国民政府包括蒋介石他们都不真正了解陈嘉庚先生,他虽然在事业上风生水起,赚了很多钱,其实他却是个骨子里非常节约的人,他日常所吃的东西都是很普通的花生米,稀粥之类的普通食品。所以他很反感国民政府机构的奢侈铺张的作风。延安之行其实也是他失望之余而作的另一种尝试。

第二天,毛泽东在杨家岭住所接见了陈嘉庚。把客人迎进窑洞后,毛泽东拿出香烟来,并亲自为陈嘉庚点火。陈嘉庚在抽烟的间歇打量了一下家里的陈设,墙壁上一张地图,室内一张办公桌,几只木椅还有一条长凳而已。来之前他就听说共产党的领袖生活作风比较朴素,但是朴素到这个地步,还是他没有想到的。

图片源于网络

这可真是一位穷人的领袖啊!他见毛泽东头发很长,面容消瘦,就问他平时的作息时间安排。

“我习惯在夜间工作,鸡鸣后才睡觉。”毛泽东如实回答。

“那样不好,您最好白天工作,更有利于健康。”陈嘉庚真诚地建议。*

他们两个交谈时,陈嘉庚说的是闽南话,而毛泽东说的是湖南话。有时候不太明白对方的意思。一会儿有一个老家是福建集美的抗大学生过来给他们协助翻译。陈嘉庚发现在交谈时进来的人都是自然大方地走进来,就开始工作了。不像蒋介石身边的人那样时常得立正,敬礼。

那天晚上,毛泽东就在窑洞前面的院子里请陈嘉庚先生吃饭。那是一顿让陈嘉庚不能忘怀的饭。

桌子上铺着一张半旧的桌布,几样简单的蔬菜,豆角,白菜,唯一的荤菜就是那一大碗鸡汤了。就坐的除了毛泽东和陈嘉庚三人外还有朱德等人一起陪同就餐。

“陈先生,我们这儿实在没有什么大菜,这只鸡还是邻居大嫂知道我来了贵客,特地送给我的。”

毛泽东笑着向陈嘉庚先生解释。

陈嘉庚先生什么样的接待大餐没吃过,可是这样的一党的领袖人物这样简单的宴会他还真是第一次吃到。席间,人们谈笑风生,没有一点拘束。陈嘉庚先生觉得那一餐饭格外的香。

图片源于网络

第二天,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没有忘记他的使命,他在延安城到处走动,观察街道和村庄人们的衣食住行,他发现延安的人们虽然不富裕,很辛劳,但是却能安居乐业。不像重庆那样一边是洋楼花园,夜夜笙歌。街上却到处有乞丐,流浪的儿童。

路过一家商店的时候,陈嘉庚进去先是和老板交谈了一番后,他决定打听一下情况:

“你们这里哪些产业是共产党的干部的啊?”

那个商店老板开始没搞懂他的意思,顿了一下,似乎明白了

“这些商店都是我们自己开的,和他们没关系。”

陈嘉庚先生半信半疑,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 同样的问题外加了物质“诱惑”:

“你说实话,我多买你点东西。”他是个商人自然懂得怎么才能打动这个小老板。可是得到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他开始对共产党毛泽东肃然起敬了,那么艰难的生活条件,他们却甘于清贫。他们目光远大,追求的显然不是眼前的富裕。反之,国民党中四大家族产业遍及国统区。官员经商特别是政府高官经商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说明那个政府已经腐败透顶了。

图片源于网络

在延安访问期间,毛泽东和朱德陪同他在参加了中央党校的礼堂内的欢迎玩会,陈嘉庚发表了讲话。

“我们来到延安后,通过与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领袖畅谈,我们相信祖国的抗战一定会胜利的,并将此话传达给南洋侨胞。”

由于同行的候西友生病腹泻,他们原来准备在延安待三天,结果一共待了九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嘉庚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毛泽东朱德深入交谈。

有一次,陈嘉庚和毛泽东在闲谈南洋的时候,很多人都跑过来听。最后一个勤务兵进来时,已经坐满了。他看见毛泽东身边还有点空隙,就挤了进去,毛泽东笑着把身体挪开一点,让小战士舒服的坐了下来。

这些很小的细节都没有逃过陈嘉庚的注意,作为一个在生意场上多年打拼的人他有独特的判别识人能力。其实管理一个公司和治理一个国家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但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都需要上下同仁,努力一心,团结奋斗。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开始对共产党毛泽东心生敬意。

他想起了蒋介石那个声音特别洪亮的传令兵,蒋介石每到一处都是由他他“庄严”宣布“蒋委员长到!”,在场的所有人的都得放下手中的事情,齐刷刷的站起来,全体肃立,等蒋介石坐下后,大家才敢下坐。这样的威风凛凛的领袖是让人怕的,不是让人民从心里面爱戴的。

6月8日那天,陈嘉庚一行人告别了延安,前往山西考察去了。

3.中国的希望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一次的延安之行,使陈嘉庚彻底改变了对共产党毛泽东的看法,百闻不如一见。他不再相信国民党报刊宣传的那些东西了。

他后来写文章说,我所见到的延安根本不是国民党说的那样,延安民生安定,男女有序,别有天地。

而国民党开始指责陈嘉庚“自访问西北后,态度转向媚共。”

而陈嘉庚丝毫不理会国民党的态度,他越来越觉得延安才是祖国的希望。他对身边的人说:

“我未往延安时对中国的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或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这些话放在现在也不会让人惊讶,但那还是抗战的1940年,那时的中共还是新生力量,对比国民党强大的几百万军队还是处于弱势的。不得不说,陈嘉庚的眼光之独到和长远不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层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u453.com/4053.html